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我自1999年大学毕业,就跟随我的老板——于保法院士学习和工作,于院士既是我的老板,也是我的恩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20多年的追随与观察,在我眼中他就是真正干事创业与做学问的那一派,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精英,各行各业都有,但为数不多,他不为名利,只为攻克癌症的志向,不遗余力的奋斗着,奋斗着。
他理念的突破是关键,我的老板于院士,除了他海内外的学历经历外,主要是他敢于突破一些医学观念的束缚,很多医学院的学生、乃至已经工作多年的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这禁忌症那禁忌症的教育,以至于形成了前怕狼后怕虎,医学本身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又具有很多现代科学与创新,即是现代科学又是传统医学,号召创新突破理念又受到传统的束缚,肿瘤治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科书始终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几十年未变,事实上,早就错了……。慢性炎症很容易导致癌症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急性炎症可能有益于治疗癌症,于院士就积极抓住这一命题,开展研究,通过肿瘤内给药,让肿瘤的慢性炎症变为急性炎症,从而到达积极治疗的目的。我们教科书的炎症是红肿热痛,淋巴细胞浸润是一般性感染的概念,于院士将炎症变成肿瘤疫苗的概念,淋巴细胞内含有DC细胞即树突状细胞,传递肿瘤抗原的作用,使人体免疫系统反应,产生抗肿瘤作用。这一重大发现事实上已经改变了教科书的教条,这是于院士的重大理论突破。
他的技术突破是他理念突破的验证,使一组化学药物能够在肿瘤内部停留,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很多专家及团队奋斗,于院士几乎以一人之力获得突破,成功的实现让化疗药在肿瘤内长期停留,打破传统药物载体的模式,常规载体是将药物与载体在实验室内合成,然后用于瘤体自行缓释,药物常常失去控制,要么不释放,要么释放过快,于院士突破常规,用肿瘤组织自身作为载体,实现长期缓释药物,局部杀死肿瘤的效率提高几十倍。
于院士另一技术突破更为重要,他常说,他们那个年代学好哲学,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利用敌人打敌人,不能让肿瘤白白死去,一定让他变为更有用的东西——肿瘤疫苗,针对肿瘤易复发、转移的特性,于院士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另辟蹊径找到相关的肿瘤半抗原,利用药物与肿瘤组织相互作用,使肿瘤抗原释放,同时,半抗原修饰肿瘤抗原,使其变为更强的抗原,即是肿瘤疫苗。所有这些理念,都被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数据证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多篇文章并出版专著,近期发表在lung cancer杂志上的英文文章,引起业界共鸣。5月20日又在《日本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发表了《肿瘤急性炎症可延长其生命的动物实验》。关键是有6万多病例的证实,生命得到延长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医学的多维度:生存率、有效率、生活质量、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性高P ≤ 0.03,均已得到证明。近期的研究表明,治疗后病人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下降,意味着这种自体免疫作用可以独立的杀伤循环肿瘤细胞,完整的解释1953年Mole 发现的远端效应的机理,杀死一侧的肿瘤,另一侧的肿瘤也有反应。今年将有很多英文文章发表,望关注及指导,并参与我们的抗癌事业。
我的老板于院士,就是这样一位研究人员,很多社会兼职他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为世界抗癌方案贡献中国方案。
他作为一名医生,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关怀,真正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想方设法减少病人的痛苦,既要考虑病人疗效还要想着如何为病人省钱。由于他母亲的两次患癌,他深深懂得病人的痛苦,对待病人如亲人,“谁给病人过不去,我就给谁过不去” 是他的治院法宝。
他作为我的老师,时时关心我们的成长,在一些专业问题上几乎是手把手的教,我们一批年轻代已成长为副主任医师。
我也见证于院士艰难创业的经历,从无到有,有小变大,我更看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检查及压力,当年开业花了两年才拿到营业执照,1998年开业,2000年才拿到执照。当时我并不明白,这么好的事,为什么大家不多多支持让他发展,为更多的病人服务,总有一些人捣鬼,甚至,千方百计的灭杀,抹煞,默杀。记得徐荣祥是于院士的同学,烧伤专家,独创的烧伤湿润疗法效果好,保护受伤细胞修复又不留疤痕,突破了传统西医的干燥疗法,他同样受到各种各样的诽谤,打击,现在我明白了很多,不仅仅是中国的文人相轻,中国缺少了创新的包容。
创业者内心的强大是不可缺少的,克服一道道砍是必然的,《黄河之子》是山东吕剧院编剧演出的,完整的演绎了于院士的创业创新经历与磨难,触目惊心,看过的人多留下了眼泪,感悟和人生的难,我曾问过于院士,为何花这么大气力编这吕剧,他说创业就是一部艰难的历程,演出来心里高兴,就免得癌症了,就是一次超度。
创业从东平走到济南、北京,尽管苦难重重,于院士找到了摆脱这些乌云的方法,那就是让自己站的更高,一览众山小。济南的医院征地前后19年的时间,几乎把一个人拆磨死了,有三位省委书记签字,刘家义书记就4次签字,王忠林两次,如今济南的医院即将建成,CT,核磁,PET/CT,加速器,四星级宾馆化的医院,多么大的耐心!
他已经是院士,是中国1977年高考改革后第一届大学生,滨州医学院毕业后成为肿瘤科医生,由于母亲患癌放化疗效果不佳去世,故下决心另辟途径攻克癌症,1985年考入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1990-1998美国加州大学UCSD博士后研究,Salk博士后研究及UCSD助理教授。他首先发明了利用肿瘤组织作为抗癌药物缓释载体新概念,使其灭活诱导成为肿瘤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治疗——缓释库疗法,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成功。于院士的发明与创造,填补了世界研究肿瘤与急性炎症的关系之空白,利用肿瘤内给药诱导肿瘤成为急性炎症杀死肿瘤并成为肿瘤自身抗体的生物工厂,缓释库疗法获得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国家发明专利。
·美籍华人苏唐生,多发性肝癌在美国治疗失败后,1999年从洛杉矶来到中国向于保法教授求救,缓释库疗法让他康复至今;
·泰安肥城的张春传,1999年肺癌脑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三个孩子尚小,一度失去信心,是缓释库疗法让他重燃生的希望,看着三个孩子结婚生子,尽享天伦之乐;
·2001年,美国男孩安德雷斯为来中国治疗睾丸癌而被起诉,于保法教授飞越太平洋出庭作证,赢得官司,小男孩顺利来中国采用缓释库治疗保住了睾丸,当时中央电视台多频道报道此事,可见当时引起的轰动之大;
·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美国女画家莫瑞尔身患乳腺癌,为了保住女性美放弃手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又是缓释库疗法让她再次美丽绽放;
·黑龙江哈尔滨的胰腺癌患者樊阿姨,广东中山的巨块型肝癌患者老李,天津的鼻咽癌患者刘叔叔,菏泽市商务局的肺癌患者马阿姨等等,几万例的各类癌症患者,都受益于于保法教授的缓释库疗法。
·新冠疫情期间,有一十二指肠癌症病人李XX伴有肝转移8 个病灶,在北京三级甲肿瘤医院放弃治疗,经过我们的治疗,已经完全康复,PET/CT已经不显示病灶两年有余。
越是困难越向前,这是我的老板于保法院士的特有倔强性格,很多北京协和、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宣布不治的病人,托关系找到于院士,他总是愿意选择挑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指南、更新指南、改写指南,90%以上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获益。
正是由于这些发明与创新,几万例的癌症病人获益,2021年9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其发明创造中受到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支持与指导,为感谢肿瘤诺贝尔奖得主为攻克癌症所做的贡献,设计策划长15米、高2.3米的癌症诺贝尔奖清明上河图,已由屈克强画家完成,并已经有油印版,届时来我们医院参观,一定赠予。
看来于院士还有一个情节未了,那就是——医学诺奖!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